English

评论:建立澳门文学形象

1999-11-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万玉云 我有话说

近年来,长期以来比较薄弱的澳门文学评论取得了较快发展,文学评论专著的出版也渐入佳境。近代,随着澳门特种产业的兴起,澳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角色被赌城所取代,甚至被认为是一块“文化沙漠”。到了80年代,伴随着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澳门各项文化事业的日趋活跃,澳门文学逐步崛起。而澳门的文学评论更是踏着澳门文学发展的脚步一步步前进。1988年,澳门出现了两部文学评论专著,即以“建立澳门文学形象”为主题的《澳门文学论集》和云惟利的诗论专集《白话诗话》,这是对澳门文学评论的初步检阅。

进入90年代,澳门文学评论取得了显著成就,多部专著相继问世。1992年,澳门文化署出版了黄晓峰的文学评论专著《澳门现代艺术和现代诗论》,评论对象涉及了澳门现代画会中的7名画家和另外2名知名的澳门画家,以及澳门五月诗社的多名诗人。1993年,陶里的诗论集《逆声击节集》由五月诗社出版,对中国古典诗、现代诗等加以评述。1994年,又有3本文学评论专著在澳门问世:廖子馨的《论澳门现代女性文学》,由现代女性文学专论、澳门当代文坛纵论和港台作家作品专论三部分构成;庄文永的《澳门文学评论集》,主要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澳门文化与文学的关系,评论了部分澳门作家的作品,并且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文艺问题;李鹏翥的《濠江文谭》,时间跨度整整20年,选材广泛,内容丰厚。1995年,陶里的《从作品谈澳门作家》问世,介绍了32位有相当成就的澳门文学作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澳门文坛的整体面貌。……1998年,是澳门文学评论著述丰富的一年,有郑炜明的专论《16世纪末到1949年澳门的华文旧体文学概述》,对明清以来以诗歌为主的澳门文学作了评述;有李观鼎主编的《澳门文学评论选》,还有陶里的《水湄集》、汪春的《澳门之子》、施议对的《胡适诗点评》等。看到澳门文学评论著述、出版出现的可喜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匡汉认为,澳门文学评论专著的出版与澳门文学的发展是互动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切磋。一方面,澳门文坛上很多新老作家自己是写诗、写散文的高手,同时进行文学评论的创作,如澳门笔会理事长陶里,一手写诗,一手写评论,先后出版了多部文学评论专著,比如《逆声击节集》、《从作品谈澳门作家》……等;又如澳门日报总编李鹏翥自己从事的是散文创作,但他的文学评论专著《濠江文谭》对80年代澳门文学评论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另一方面,澳门文坛有一种很好的创作氛围,文友之间相互唱和。作为澳门第一大报社,澳门日报很重视文学评论,从80年代以来一直开办“镜海副刊”,为文学评论提供发表的园地。凡是澳门的新书,在此都能找到有关的评论文章。其中,副刊上“夜渡船”专栏的作者陈怀萱,对传统文化的点评可谓是深得其中之味,而另一专栏作者陈渡对现代文化的洞见,也令人击节。文学评论的发展支撑并带动着澳门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事业的繁荣又给澳门的文学评论作者们以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澳门的文学评论作品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精了。据悉年内又将有两部新的文学评论作品在澳门问世,11月底,由李鹏翥和杨匡汉联合主编的《澳门人文丛书》就将出版,陶里也将推出他的个人新作《现代诗新读》,相信文学与文学评论这对姊妹花将会随着澳门主权的回归而绽放得越来越美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